全国服务热线 13864040119

中医黑膏药加工由来

发布:2020-07-27 17:08,更新:2024-11-22 09:30

黑膏药用于临床是从从唐代初年开始,迄今为止已有数千类铅硬膏,其所含的铅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,作用是促进皮肤被动扩散的吸收。而其具有脂溶性,所以与人体有亲和力,能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渗透作用,这是其它膏药所不具备的。近年来有人发现,人体吸收会吸收黑膏药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碘,这是古代人所未能了解到的治病机理。据此可推断,黑膏药释放药效的能力要比橡皮膏强且持久。

随着不断深入研究,黑膏药的透皮吸收机理一定能被人们挖掘出来,这一古老剂型也可得以发挥更大作用。换行黑膏药加工多用气味浓厚的复方药物,经皮渗透在患部,以此形成较高浓度。这种高浓度的累积可以促进其被动吸收。临床大帖膏药外敷可以起到的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:对于严重病症覆盖穴位多,可以强力吸收,起效快。无论何种膏药,疗效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,也是膏药厂家和客户的共同追求。外用膏剂都是选用适合的基质与药物,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,以此制成专门外用的半固体,或者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。这类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,其中有的对皮肤可以起到保护作用,有的对皮肤或粘膜可以起到局部治疗作用,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可以起到全身治疗作用。

1846792008.jpg

外敷膏剂的剂型类型:包含软膏剂、药膏、橡皮膏几种关键膏剂。此外,这里还介绍了类似软膏的制剂:糊剂和包衣剂。外敷软膏中的软膏和膏药在中国应用得很早。在《黄帝内经》(素问)“痈疽篇”中已有“疏砭之,涂以豕膏”的记载。汉代名医华佗经常用“神膏”来促进术后伤口愈合。晋代葛洪所著《肘后备急要方》中有用豕脂、羊脂等与药料炼制膏剂的记载;同一时代龚庆宜著的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和齐诸澄著的《褚氏遗书》中对皮肤科用药方面均有重要发展,其中有多种“薄贴”的记载,已较普遍地应用皮肤吸收良好的动物脂肪作为软膏基质。

唐代孙思邈著的《千金翼方》载有“乌麻膏”方,其组成有生乌头、麻油、黄丹及蜡。制作方法为“内油铜器中,微火煎之,至明旦看油减一分,下黄丹,消尽;下蜡令沫消以膏成……”由此可见,那时候已有了制备膏药的方法。宋代,由陈师文等撰、宋朝廷颁布发行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,丸、散、膏、丹等中成药已趋完善。外敷膏剂到明、清两代更有发展,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已有40多种剂型,其中膏剂种类也不少;清代吴师机著有一部《理瀹骈文》,这是论述膏药的专著,对膏药的方药、应用、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,并有进一步的发展提高。如膏药种类,已不是单纯使用油脂与樟丹,而又创制出白膏药、胶膏药、松香膏药等。


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北园大街与二环东路交叉口荣盛时代国际A座13A
  • 联系电话:未提供
  • 线上运营:苏博士
  • 手机:13864040119
  • 微信:710178450
  • QQ:710178450
  • Email:710178450@qq.com